Quantcast
Channel: 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8

華章第三十三期 2015年8月28日

$
0
0



主編:瘂弦

本期執行編輯:趙慶慶

刊頭題字:沈家莊


海外華文文學的前世、今生與來世 

陳賢茂

 

    1983年,我調到汕頭大學任教,宣導海外華文文學研究。華文文學一詞,不是我的發明。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新馬華文報刊,就已頻繁出現這個詞,後流行於東南亞各國。我只是在華文文學前面加上海外二字,構成一個新詞,特指這是中國(包括台港澳)以外的華文文學。1985年,我主編的《華文文學》雜誌創刊,在秦牧的《代發刊詞》和我執筆的《編者的話》中,都有關於海外華文文學的闡述,標誌著這個新詞已正式走進了中國的傳播媒介。

    1988年,我在《海外華文文學的定義、特點及發展前景》一文(載《香港文學》第4243期)中,給海外華文文學下了定義:在中國(包括台港澳)以外的國家或地區,凡是用華文(即漢語)作為表達工具而創作的文學作品,都稱為海外華文文學1999年,由我主編的四卷本《海外華文文學史》正式出版,為這門新學科奠定了基礎。

    《海外華文文學史》記錄了海外華文文壇自1919年至1999年這80年間的發展歷程。具體評述的作家260位,簡要評述的也近百位。絕大多數是華人作家,非華人作家僅兩位,即韓國的許世旭和澳大利亞的白傑明。

    早在一千多年前,就有海外華文文學的存在。不過那時不稱華文文學,而稱為漢文學。創作主體不是華人作家,而是非華人作家。

    漢唐盛世,中國文化越出國界,澤被周圍國家。海外漢文學就在此基礎上產生。日本、琉球、朝鮮、韓國、越南等國是使用漢語創作最多的國家,包括詩、詞、賦、散文、筆記、小說等,數量巨大。

    西元751年,日本第一本漢詩集《懷風藻》問世,收漢詩117首。據日本學界統計,從奈良時期到明治時期出版的日本漢詩集共769種,收20余萬首詩。

    朝鮮、韓國的漢文學也歷史悠久。秦漢時期,漢字傳入朝鮮半島,此後出現了以漢語創作的漢文學作品。由朝鮮詩人、學者徐居正編選的詩文合集《東文選》,收錄了朝鮮半島西元7世紀至15世紀的漢文學作品。全書130卷:辭賦3卷,詩19卷,文108卷,是現存古代朝鮮半島最重要的漢文學選集。

    秦漢時期,越南被納入中國版圖。西元10世紀,越南建立了獨立的封建王朝李朝,但仍定漢文為全國通用文字,提倡儒學、佛教。西元13世紀陳朝時期,朝臣韓銓在漢字基礎上創造了越南國音字字喃,開啟了漢文學與字喃文學並存的局面,但漢文學仍占居優勢地位。19世紀末,法國佔領越南,推廣由葡萄牙傳教士創造的拉丁化越南國語,並漸居統治地位,漢文學創作衰落。

30年來,中國大陸、臺灣出版了海外漢文學作品集,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域外漢文小說大系(包括《越南漢文小說集成》、《朝鮮漢文小說集成》、《日本漢文小說集成》和《傳教士漢文小說及其他》)。同時,海峽兩岸舉辦了一系列海外漢文學以及域外漢籍的研討會,標誌著海外漢文學日漸得到中國學界的重視。

    鴉片戰爭後,隨著中國國力的衰弱,漢語與漢文學在周邊國家的地位,一落千丈。到20世紀,以非華人作家為主體的海外漢文學已逐步消失,代之以華人作家為主體的海外華文文學。

上面談到的,是海外華文文學的過去與現在。它的未來又將如何呢?

    我認為在不太遠的將來,海外華文文學必將迎來比過去任何時代都輝煌的發展時期。

    漢語是海外華文文學的載體,如果海外華文文學要取得飛躍性的發展,首先漢語必須成為與英語並駕齊驅的國際性語言。

    西方人認為,漢語難學,英語易學。其實,難與易是相對而言的。據統計,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單詞約三萬個,但在資訊爆炸的現代,英語單詞已超一百萬個。英語使用者必須掌握五萬至二十萬個單詞,才算是有學問的人。相比,漢語使用者只要掌握四千漢字,就足夠用了。光憑這四千漢字,就可以組合成無窮無盡的新詞,應付不斷出現的新事物,新知識。

事實上,一種語言不論其先天稟賦如何優異,如無國家的強大實力做後盾,是不可能成為國際性語言的。

 

(陳賢茂,汕頭大學教授,台港及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,《華文文學》前主編。主編《海外華文文學史初編》和《海外華文文學史》。)

 

 


陳納德和我

馬大任


编者按:2015年為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,特約美國援華飛虎隊陳納德將軍的翻譯、93高齡的馬大任先生撰文為志。


    我在飛虎隊服務時,全部時間在陳納德的總部。

    飛虎隊是美國志願隊(American Volunteer Group)的俗名,是中國借了美國的錢成立的。飛行員都是美國人。因為那時候美國還沒對日本宣戰,他們不能以美國空軍飛行員的身份到中國同日本空軍作戰,只能以志願的飛行員來。

    飛虎隊總部是在昆明機場裡的一座小房子。那小房子只有四間房間——陳的辦公室、譯電室、副隊長室和會客室。

    我的職稱是翻譯-譯電員,但我很少有翻譯的機會。陳的辦公室裡有中文秘書兼翻譯長,舒伯炎中校。如果來訪的人沒帶翻譯,舒中校就當翻譯,用不着譯電員去翻譯。我的工作是保管陳的軍用密碼本,將陳的來往檔從明碼翻為密碼,或從密碼翻成明碼。

    我們有八個譯電員,分為四組,兩人一組,二十四小時服務。一班六小時。

譯電員都是中國空軍的軍官。但是我們不是徵調來的,也不是考取的,我們是自願來服務飛虎隊的。

    當飛虎隊剛來中國時,除了一百個飛行員外,還有情報、電臺、醫療、維修人員。一百多個美國人都需要翻譯。中國空軍沒有那麼多翻譯,就決定由中國五個最好大學的外文系學生自願來服務飛虎隊。同時教育部說,在飛虎隊服務的期限是一年,一年後回校,在原班繼續就讀。我就自願參加了。不久,一部中國銀行的汽車將我們從重慶運到昆明,參加飛虎隊。我們有三個月訓練期,訓練完畢後,我就被分配到飛虎隊的總部擔任陳納德的翻譯-譯電員。

    陳納德是非常被人尊敬的領導,很和氣,從不大聲說話。他還會飛行,很瞭解日機性能,教飛行員如何同日機作戰,使飛虎隊成為二戰中成績最好的空軍隊。

    飛虎隊在緬甸北部和華西有幾個分站,一部分飛機在分站。陳納德發出的電信主要是給分站的。他收到的電信包括周至柔將軍的指令。周是航空委員會主任。有時候宋美齡也有電信給陳納德,她非常關心陳和飛虎隊的美國人。

    日本轟炸珍珠港後美國對日宣戰。飛虎隊總部從昆明移到重慶。後來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來接替美國志願隊。十四航空隊繼續由陳納德擔任隊長,他們也稱自己是飛虎隊。十四航空隊有自己的密碼和譯電員,我也服務期滿,就回到中央大學繼續念外文系。

    我畢業後考入重慶新聞學院,公費留美。後在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擔任東亞圖書館館長。一天飛虎隊翻譯長舒伯炎中校路過三藩市,我問他是否認識陳納德夫人陳香梅。他說當然認得。因為陳香梅是以記者的資格來採訪陳納德的。她來陳辦公室時,舒就坐在那辦公室裡。我問他可否幫忙寫信給陳香梅,告訴她我要保存陳納德的私人檔案在胡佛研究院?他說願意替我寫這封信。

    不久我收到陳香梅的回信。她說非常抱歉,陳納德的檔案已有兩個機構要了。一個是西點軍校,因為陳納德是西點的畢業生。一個是國家檔案館,因為陳是名將。

    我收到信後馬上給陳香梅回信,告訴她我有三個理由要得到陳納德的檔案。

    第一,我是陳納德的譯電員。他許多來往的信件是我經手的,所以他的檔案也是我的檔案,我會好好保管。

    第二,保存檔案的目的是供以後史家和學者研究之用。西點是軍校,普通人無法進去。檔案就無法發生任何作用。國家檔案館裡檔案很多,找起來很不方便。

    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,作為他的夫人,你有責任為他在在歷史上正名。陳納德的政敵是史迪威將軍。史迪威的檔案在胡佛研究院。名記者Theodore White 依據史迪威的檔案寫了《史迪威日記》,是暢銷書,也是研究中國問題的名著,許多人都知道。那書裡所說的陳納德當然對陳納德很不利。為了使後人知道陳納德的立場,也讓學者對陳納德有正確的瞭解,替陳在歷史上正名,你必須將陳的檔案送給我,讓我將它放在史迪威的檔案旁邊,讓讀者同時看到史陳兩人的觀點。這不僅是替陳正名,也是對歷史的重要貢獻。

    陳香梅收到我的信後就打電話給我,告訴我她在某日某時乘某航空公司的班機第幾號,將陳納德的全部檔案親自送給胡佛研究院,要我接機。我同陳納德的關係就此結束。不過以後每年第一個寄聖誕卡給我的人是陳香梅。

(馬大任(John T. Ma1902年生於溫州。曾任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東亞館館長、荷蘭萊登大學漢學院圖書館館長和紐約公共圖書館中文負責人。曾任臺灣國立大學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訪問教授和歐洲漢學圖書館協會會長。著《美國圖書館的東亞藏書》、《美國華人經濟現況》、《西歐的中文藏書》等。)

 

 

燃燒的野玫瑰

陸蔚青

 

七月盛夏,去加東遊玩。途中一直相伴的,是加拿大土地上到處盛開的野玫瑰。那玫瑰繁茂瑰麗,色彩奪目,以至在每個停留地,我都不由自主地站在玫瑰的前面,試圖與她親近。大海是美麗的,高山是美麗的,看到這些美景的時刻,就像遭遇愛情一樣,是震撼心靈的時刻。然而,野玫瑰同樣的美麗,即使她出現在沒有大海和高山的任何地方,也不會減少她的風姿卓絕。

野玫瑰與我並不陌生。小時候,媽媽喜歡用野玫瑰花瓣與紅糖相拌,和麵做成玫瑰餡餅。其味香甜之外,又有一種略澀口感,很是別致。知道玫瑰蜜餞是長大後的事,北京的很有名。去年有朋友從臺灣來,特地帶玫瑰蜜餞與我喝茶品嘗,那玫瑰蜜餞有濃郁的香氣,傳統手工炮製出多重滋味,久留唇齒,妙不可言。與媽媽做的相比,是甜膩厚重與清淡略澀兩種,風格迥異,各有韻味。

因此懷想起英國作家羅根·史密斯的一篇散文。他寫一個終生未娶的老侯爵,在後花園裡種著一株野玫瑰。當他垂垂老矣,他對初次見面的遠來客,貌似毫不在意地講述了野玫瑰的來歷。他說他年輕時曾愛過一個少女,常常策馬揚鞭,趕很長的路,去看他的情人。然而那情人卻常姍姍來遲。一天他在花園裡等待,無聊之極憤怒之時,便折了一支她的野玫瑰,藏於袖中,回家種在後花園裡。沒想到,這玫瑰生命力極強,在花園裡盛開。第二天遠來客將走,車後有人追來,原來老侯爵派人送來了一枝野玫瑰。這遠來客也是花癡,一回家便種下這枝野玫瑰,竟也繁茂盛開。每年六月,猩紅濃郁,蔚為壯觀。文章結尾歎曰,如今老侯爵早已不再,而那茂盛的玫瑰,卻仿佛還帶有那義大利情人燃燒的忿怒。

站在嬌媚而野性的玫瑰花前,想到那個遙遠的憤怒情人和燃燒的花朵,一縷微笑便不由自主地浮上嘴角。車子繼續開,一路向北,野玫瑰依然隨處可見,我便常常懷想起那篇美文,並把那侯爵的情感反復掂量,體會其中美麗與哀婉的元素,和對愛情豐富而永恆的描述。仿佛咀嚼玫瑰花瓣一樣,濃而至淡,淡而複濃,後來竟有了一種深入骨髓的體貼和慰籍。於是每站在玫瑰花前,就忍不住想到,也許這就是從那侯爵花園裡移來的玫瑰,如果真是這樣,北美大地上豈不處處都有因為愛情的憤怒而怒放的玫瑰?這樣想時,玫瑰的顏色好像更加豔麗,而因此觸及的少年愛情,也展示在眼前,就像看到了那樣一幅青春之愛恨交織的畫面。

歲月流逝,生命短暫,唯有千古玫瑰,在風中兀自開放,好像一團團燃燒不息的火焰。

(陸蔚青,魁北克华人作协理事,作品見於中美報刊,被收入多種文集。出版短篇小說集《漂泊中的溫柔》,获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颁发的“文化中国,四海文馨”首届全球华文文学征文大赛三等奖,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颁发的“第一届加华文学奖”小说组第二名。)

 

 

 

[書訊]  由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策劃,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出版的《步履酩酊》,嵬集了文野長弓近幾年創作的散文隨筆力作。全書16萬字。是作家书写移民生活,尋找心靈歡歌的詩性抒懷。在網路上,己引起熱烈反響。

《步履酪酊》是文野長弓僑居海外期間創作的散文、隨筆精選。作者從溫哥華日常生活和遊歷世界各地的見聞中捕捉意象,提煉素材。狀物、寫景,描繪社會,闡述人生,都融入了深邃而質樸的哲思情懷。

《步履酪酊》以灑脫、自由而從容的筆觸,將強烈的感情色彩化為柔美的詩性語言。從而折影出作者深厚的文學素養,閒適的精神生活品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。

《步履酪酊》揉進了古典而不失現代氣息的嶄新編排體例。將網絡大量讀者詩話式的閱讀感受、讚歎、頓悟,從生命歷程的喟歎到文人精神的嚮往,或不同見解,作者採擷其精華,經精心編輯、設計,巧妙地嵌於恰當的書眉處。產生了點粹與裝飾功能同在的版面藝術效果。猶似古時之“眉批”。使精闢的點評與其被評文本同時出現在讀者的閱讀期待中。在探索閱讀模式、整合閱讀與評論習慣和文本編排美學等諸多方面,有了新的突破。

《步履酪酊》是值得一覽的集記敘、抒懷、感悟、賞讀為一爐的、純粹的海外華文文學經典。——編輯室供稿

 

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8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